胃食道逆流症狀反覆發作怎麼辦?改善方式與飲食建議一次看懂!

更新: 2025-06-28

胃食道逆流症狀(GERD)是什麼?

你是否經常感到胸口灼熱、喉嚨有異物感,甚至在夜晚反覆清喉或咳嗽?這些看似日常的小困擾,可能都是胃食道逆流症狀的警訊。 胃食道逆流(GERD)指的是胃內容物,尤其是胃酸,倒流回食道,導致不適甚至傷害食道黏膜的情況。根據臨床觀察,超過 30% 的台灣人曾經歷過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而許多人卻未曾正視這些徵兆,導致病情惡化。
胃食道逆流(GERD)是現代人常見的腸胃疾病之一,當胃酸或胃內食物逆流至食道,會刺激食道黏膜,造成不適感,最典型的就是火燒心。若未及時處理,長期反覆發作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導致更嚴重的食道潰瘍甚至癌變。本文將完整解析胃食道逆流的成因、常見症狀、飲食建議與三餐原則,幫助你從根本改善,找回健康生活。
延伸閱讀: 自律神經失調

胃食道逆流症狀有哪些?別忽視你身體發出的警訊

你是否經常感到胸口灼熱、喉嚨酸澀、甚至在夜晚被胃酸嗆醒?這些反覆出現的不適,可能正是胃食道逆流(GERD)帶來的典型症狀。許多患者初期僅以為是「消化不好」或「火氣大」,卻忽略了這背後可能是長期胃酸倒流對食道造成的傷害。
患者最常見的主訴就是胸口灼熱(俗稱「火燒心」),這是由胃酸刺激食道引起的灼燒感。此外,也可能出現酸水逆流至喉嚨吞嚥困難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喉嚨異物感,甚至會誤以為是氣喘或慢性咽喉炎。夜間症狀特別明顯,因為躺下時更容易讓胃酸上升到食道。了解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不僅有助於早期辨識問題,更是改善生活品質的第一步。

 

胃食道逆流原因,賁門關得緊,胃酸自然不會再逆流!

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眾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下食道括約肌功能異常。當這條位於胃與食道交界處的肌肉鬆弛或無力時,胃酸就容易回流至食道。此外,腹壓上升也是一大因素,像是肥胖、懷孕、便秘或長期維持彎腰姿勢,都可能增加腹腔壓力,使得胃內容物往上推擠。其他風險因素還包括胃排空延遲、飲食習慣不佳(如吃太快、吃太多、餐後立即躺下)、長期抽菸喝酒、壓力過大、睡眠不足,以及某些藥物的副作用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氣喘)影響腸胃蠕動。這些複合性的因素往往交錯作用,使得胃食道逆流變成一個長期困擾的問題。

人體在進食後,食物沿著食道慢慢地向胃裡推進。而此時食道與胃連接處的-下食道括約肌-賁門便會開始放鬆,讓食物進到胃裡,接著收緊將食物留在胃裡進行消化。所以即便胃酸再多,只要這個『門』關得緊,都不會是問題。

於是當賁門關不緊,混著胃酸的食物便會向著食道逆流而上,造成口酸、噁心、咽喉痛、火燒心、胸悶胸痛、聲音沙啞、喉部異物感等各種症狀,這就是胃食道逆流。導致賁門鬆弛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壓力,壓力導致交感神經亢奮,血液多半送往腦部或大肌肉,腸胃的血流變少,賁門也是肌肉,長期血流不足,就容易導致無力鬆弛。其他常見的還有藥物影響、吸菸、飲酒、腹壓高等原因,懷孕初期因黃體素升高,肌肉鬆弛也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狀況發生。

 胃食道逆流原因,賁門關得緊,胃酸自然不會再逆流!

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與非典型症狀,一次看懂

胃食道逆流已成為新國民病,倘若忽視沒有及早就醫的話,可能會引發氣喘、慢性咽喉炎、氣道狹窄等等併發症,且長期遭受胃酸侵蝕,甚至可能癌變,造成食道癌,千萬不可輕忽!胃食道逆流經常伴有下食道括約肌功能異常或賁門鬆弛的症狀,常見的可分為典型和非典型:

胃食道逆流 典型症狀 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與非典型症狀,一次看懂

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胸口灼熱(火燒心)、胃酸逆流

火燒心、胃酸逆流是胃食道逆流最常見的症狀,是指飲食後胃裡的胃酸或氣體容易逆行往食道衝去、感覺喉嚨有液體湧上來,由於位置剛好是胃部到下胸部朝頸部這段距離,所以用「火燒心」來形容,並非心臟有問題,胃食道逆流才是原因。胃酸逆流為最常見的類型,所以經常被誤認為主要原因。

胃食道逆流 非典型症狀 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胸口灼熱(火燒心)、胃酸逆流

胃食道逆流非典型症狀:咳嗽、聲音沙啞、喉嚨痛、異物感、胸痛、吞嚥困難等

 

 

胃食道逆流不但會影響食道,胃酸還可能會刺激附近的喉部和聲帶,造成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同時刺激上呼吸消化道黏膜,伴隨疼痛感、異物感等不適症狀,初期時容易被誤認為感冒而延誤就醫,若忽視也有可能會引發慢性咽喉炎

 胃食道逆流非典型症狀:咳嗽、聲音沙啞、喉嚨痛、異物感、胸痛、吞嚥困難等

其他常見胃食道逆流症狀

胃食道逆流有時還會有胸痛或胸悶等症狀,原因是:雖然刺激點在食道,但因為內臟神經也會感應到食道的不適感,所以患者可能會有胸痛或胸悶的感覺。如果胃食道逆流已經持續一段時間,食道可能因反覆發炎導致食道基底細胞增生,就會出現細胞壞死、食道彈性降低的現象,使患者飲食吞嚥困難,食物不容易進入。長期未處理還可能併發食道潰瘍、巴瑞特食道、食道癌、慢性咽喉炎、氣喘、呼吸道感染...等。

胃食道逆流症狀發生時怎麼辦?

胃酸逆流怎麼辦?根據臨床經驗,就醫越早效果越好!這可能是早期賁門與食道受胃酸侵蝕的損傷較輕微,所以較容易恢復的原因。若賁門與食道壁長期受胃酸破壞,就會潰瘍甚至結疤,導致不平滑、失去彈性,要恢復便相對困難,治療和改善的時間也會比較久。

一旦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建議儘快就醫並積極配合治療,同時調整生活及飲食型態,不僅有效改善症狀、降低復發率,更重要的是降低和避免未來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4個方法治療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

一、藥物治療

以藥物治療胃食道逆流的主要作用為「抑制胃酸」,常使用的藥物有「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及「組織胺阻斷劑」(H2-receptor antagonists),兩者皆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濃度,降低胃食道逆流發生率。但胃食道逆流原因與賁門有關,藥物無法改善賁門鬆弛的問題,治標不治本,且長期服用藥物還會產生腹痛、腹瀉、便祕、頭痛、消化不良、食慾差等副作用,甚至造成骨質疏鬆。



 一、藥物治療

二、手術治療

倘若藥物治療無法改善,可交由專業醫師評估和判斷是否需要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包括:胃底折疊術(Fundoplication)、胃繞道手術(Gastric bypass)和磁性括約肌增強裝置(LINX device)。

三、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治療改善

不想吃藥與開刀該怎麼辦?由於胃食道逆流是「上消化道動力功能障礙」的食道疾病,致病的機轉是食道與胃之間的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功能失常,加上胃酸分泌過多使胃酸逆流。而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食道和胃協調性的蠕動及胃酸的分泌,都是受自律神經所調控,因此胃食道逆流可說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一種症狀。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使用非侵入性、純物理性的方法來調節神經活性,與侵入性的手術治療不同,融合「主流醫學」的知識科技和「自然醫學」的自然療癒優點,藉由模擬神經傳導的波頻來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使失衡的自律神經恢復正常,進而協調下食道和胃部的神經肌肉蠕動,增強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改善胃酸分泌過多的情況,從疾病原因來治療胃食道逆流,舒緩並解除胃食道逆流造成的諸多不適症狀。

四、改變生活習慣

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生活習慣,其實都與胃食道逆流息息相關。胃食道逆流怎麼辦、如何改善,不妨從調整生活與飲食習慣做起。七個要留意的生活習慣,你犯了幾個?詳細內容也可點下方連結了解更多。

 四、改變生活習慣

飲食原則是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第一步

要有效緩解胃食道逆流,從飲食著手是最基本也最實用的方式。首先應避免高油脂的食物,像是炸物、奶油、肥肉等,這些食物會延緩胃排空,增加胃酸分泌,也容易使括約肌鬆弛。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濃茶、酒精與碳酸飲料,也應盡量避免,因為這些會直接刺激胃酸分泌,誘發不適。糖分過高或酸性強的食物如巧克力、甜點、柑橘類水果等,也容易引起胃酸逆流。相對地,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白粥、蒸蛋、熟透的蔬菜與水果如香蕉或南瓜。吃飯時應細嚼慢嚥,每餐七分飽為佳,避免暴飲暴食。飯後應避免立即躺下,最好坐姿或散步靜待兩小時以上,睡前三小時也避免進食,以降低夜間逆流的風險。

 飲食原則是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第一步

胃食道逆流飲食指南

針對胃食道逆流患者,飲食規劃應以清淡、規律為原則。早餐建議選擇容易消化又不刺激胃酸的組合,例如白粥搭配蒸蛋,或是一杯無糖豆漿配上香蕉,既能補充營養,又不會引發胃部負擔。中餐則可選擇清蒸或水煮的蛋白質來源,例如雞胸肉、豆腐,搭配白飯與地瓜、南瓜等含纖維但不刺激的配菜,避免重口味與勾芡料理。晚餐則應提早進食、少量為宜,可以選擇涼拌豆腐、馬鈴薯泥與蒸青菜為主,並搭配清湯,不僅養胃,也能減少夜間逆流發作的機率。整體而言,餐與餐之間避免太長時間空腹,也不要吃到過撐,才能有效幫助腸胃休養生息。

選擇正確的食物與進食方式,可以顯著減輕胃食道逆流的發作頻率與嚴重程度:

食物類別 ✅ 可以吃/喝 ❌ 不可以吃/喝
蔬菜類 瓠瓜、南瓜、秋葵、香菇 牛蒡、竹筍、芥菜
水果類 木瓜、香蕉、酪梨 檸檬、柑橘類、蜜餞
豆魚蛋肉類 豆腐、蛋類、去皮雞肉、魚肉 臭豆腐、甜豆花、油花較多的牛肉或豬肉、培根
全穀雜糧類 山藥、馬鈴薯、南瓜、白飯、麵條、饅頭、吐司 油麵、油飯、炒飯、炒麵、蛋糕、麵包、洋芋片
油脂與堅果類 適量攝取 沙拉醬、花生醬、美乃滋
辛香料與調味料 蔥、薑、香菜、鹽巴、醬油 洋蔥、蒜頭、薄荷、辣椒、咖哩、沙茶、番茄醬、果醬、蜂蜜
高糖分甜食 適量 蛋糕、甜甜圈、冰淇淋、糖果
奶類 低脂或脫脂牛奶 全脂牛奶
飲品 酸度低的果汁:蘋果汁、芭樂汁、瓠瓜汁、胡蘿蔔汁
溫開水、無糖豆漿、杏仁茶
高甜度、高酸度果汁:檸檬汁、柳橙汁、番茄汁、鳳梨汁、烏梅汁
酒精飲品、茶、咖啡、碳酸飲料(可樂、氣泡水)
乳酸菌飲料(養樂多、優酪乳、可爾必思)

IFOS世界級學術殿堂論文發表,有效改善胃食道逆流!

2017年,拉菲爾團隊受到國際認可,在巴黎舉辦的IFOS(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L Societies)世界耳鼻喉科醫學會中,發表了相應神經調節療法(Correlative Neuromodulation Therapy, CNT),可從根本原因解決胃食道逆流。IFOS是非政府組織,由來自120多個會員國的5萬多名耳鼻喉科醫師所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耳鼻喉科醫學會組織。

 IFOS世界級學術殿堂論文發表,有效改善胃食道逆流!

長期症狀沒有改善怎麼辦?胃食道逆流治療經驗分享!

治療案例分享

見證1:
周女士是胃食道逆流患者,看西醫吃中和胃酸的藥,效果不彰,又改吃中藥調養;但是,只要吃甜的飲食就滿嘴胃酸,且不能平躺,平躺一站起來易頭暈,又很緊張與焦躁,腸胃科檢查一切正常,西醫說是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既然失調要如何平衡呢?不知該怎麼辦的她就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訊,發現黃院長的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非常奇妙,遂去拜訪。剛開始治療時,對此療法仍充滿疑惑、懷疑其療效,黃院長都很耐心地解釋,自律神經失調已一段時日,須要慢慢地治療,要對療法有信心。

大概半個月後,周女士整個人開始變得比較輕鬆、比較舒服,沒有以前這麼難受,才發現終於見效了,經過二個療程,體重己由50公斤增至54公斤,食慾很好,進步真的非常神速,非始料所及,她也非常佩服黃院長這項發明,致上十二萬分地謝意,感謝黃院長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恢復她的健康。
※治療狀況因個人狀況而異※


見證2:
居住宜蘭山區的林先生,不辭辛勞來到台北拉菲爾人本診所接受治療胃食道逆流的老毛病。究竟是什麼樣的醫病過程,能讓他願意選擇拉菲爾、接受正確胃食道逆流的治療改善方法?

林先生一開始也是靠藥物來治療胃食道逆流不適的症狀,然而一段時間了,胃灼熱感、火燒心、噁心、頭暈、胸口悶、食慾不振……等症狀仍舊困擾;另外還做了檢查,抽血、照心電圖、照X光、甚至於照電腦斷層,都沒問題。後來換了醫院,一樣檢查照胃鏡、每天按時吃藥,吃了六個月,病情沒變好,反而腸胃功能變差,便秘、拉肚子交替著折磨他,讓他體重降了11公斤……。

林先生的病情在長期服藥後變得更嚴重,身心壓力之下,還得了焦慮症,需要長時間服用治療抗焦慮的藥物。林先生不想再過著天天吃藥的日子,雖當時已上網找到了拉菲爾,但認為「不打針、不開刀、無侵入性」的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是不實廣告,轉而繼續向專科診所及大醫院求治,找到了病因:下食道括約肌(賁門括約肌)鬆弛了、無法閉合緊,可是醫師卻告訴他:「沒有一家醫院、沒有一家藥商、沒有一位醫師,治療可以使賁門閉鎖的藥;但是沒關係,你注意飲食,靠飲食的控制跟藥物治療就可以了。但是你要長期吃藥,可能一輩子吃藥。」

林先生聽到要吃一輩子的藥,整個人情緒崩潰,連藥都沒有領就走出醫院;回家路途中,想到曾將上網找到的拉菲爾人本診所,燃起一絲希望,趕緊預約掛號。隔天到了拉菲爾,見到不一樣的醫療格局與看診檢查流程,黃醫師仔細地問診與評估,讓林先生決定當天就做治療,做到了第三個療程時已經沒有不舒服的症狀出現、也無藥物副作用,而最後一次照胃鏡,花蓮的醫師也訝異地發現林先生的賁門已可以閉合起來。

許多胃食道逆流患者的治療經歷與林先生十分類似,他特別透過影片與大眾分享治療經驗。
※治療狀況因個人狀況而異※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藉由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使失衡的自律神經張力恢復正常,讓自律神經可以充分協調下食道和胃部蠕動,增強食道下括約肌功能,降低胃酸分泌過多的狀態,從而解除和改善胃食道逆流造成的諸多身體不適。

【如何解決胃食道逆流?】黃建文醫師的健康說

黃忠信院長於年代聚焦 2.0 節目談相應神經調節療法

黃忠信院長簡介

Education:
  • Ph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Master of Medicine,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 Bachelor of Medicine,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