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踩就痛,不吃藥免開刀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法

你足底刺痛、寸步難行?

你是不是下床一踩地,腳底會痛?走路時,足跟特別疼痛,疼痛部位從腳跟向前蔓延,而且長時間站立或運動後會變得更嚴重?
如果你這樣已經反反覆覆好一段時間,看過很多醫生、長期注射藥物、吃了各種藥,還是無法解決足底筋膜炎的問題,是時候認真想一想:
"現在的治療方式是否治標不治本?"

什麼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疼痛病症,主要是肌肉的急性傷害或反覆受傷,引起肌肉組織過度負荷而無法復原,導致肌肉慢性痙攣。

研究顯示,慢性疼痛的主因是神經傳導物質活性增加,造成調控肌肉血液循環的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患部血流減少。肌肉長期慢性血流不良,造成乳酸代謝物和神經疼痛物質堆積,引起肌肉痙攣和疼痛,加重肌肉血流障礙的惡性循環。

這就是為什麼肌筋膜疼痛的患者會伴隨耳鳴、眩暈、流淚、心悸、失眠焦慮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因此肌筋膜疼痛可說是肌肉自律神經失調的一種慢性疼痛壓力症候群。

什麼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足底筋膜炎也是肌筋膜疼痛症的一種

足底筋膜炎是頗為常見的肌筋膜疼痛症。由於全身力量都加諸在腳上,導致這種病症不容易治好,甚至無法走路出門。如果是傷到神經的嚴重程度,可能會變成神經病變的神經性疼痛,因此足底筋膜炎被視為難以治療的病症。

長時間站立、行走或穿不合適的鞋子,都會造成足底筋膜過度伸張,導致腳底血液循環不良,長時間下來會演變成慢性發炎,引發慢性疼痛。如果發炎物質沒有被代謝掉,疼痛與肌筋膜會緊繃惡化,導致血液循環更不好,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足底筋膜為什麼會發炎?

足底筋膜是位於腳後跟到五個腳趾之間的筋膜,堪稱「人體足部的避震器」,承受著我們身體的重量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每一天,足底筋膜會因身體運動產生微小撕裂傷,但血液中的養分可適時修補傷口,維持足底筋膜健康。

不過隨著年齡增加、體重增加、足部結構異常、工作長期站立等等因素,使得腳部肌肉、肌腱和韌帶逐漸退化時,就會增加足底筋膜的負荷;在足底筋膜過度伸張與磨損的情況下(甚至出現足底筋膜纖維化),導致腳底血液循環不良,長時間下來演變成慢性發炎,引發慢性疼痛;如果發炎物質沒有被代謝掉,疼痛與肌筋膜會更緊繃惡化,導致血液循環更不好,形成惡性循環。

如何治療?

一般治療不外乎給予止痛、消炎、鎮靜、肌肉鬆弛等藥物,復健科採用物理性療法如熱療、電療等。而疼痛科還會採取各種神經阻斷術,包括壓痛點神經阻斷術、上肩胛神經阻斷術和星狀神經節阻斷術等來治療。此外中醫會採用推拿、拔罐、針灸等方式。

這些治療的方式,大致透過消炎與止痛的方式,除了緩解疼痛,也可使血管擴張、血液流量增加,有效的帶走積存的乳酸;並使肌肉鬆弛,達到改善循環障礙的功效。

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

由於血液循環不良與疼痛會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吃藥或打針進入體內的藥物很難到達需要治療的疼痛部位,通常治療效果短暫,甚至陷入矛盾與死胡同。

既然血液循環是由自律神經系統負責調控的,只要讓失調的自律神經恢復平衡,血液循環獲得改善後,將發炎物質代謝掉,就可以阻斷這個惡性循環,疼痛感就會解除。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透過模擬神經傳導的波頻來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將發炎與致痛物質代謝掉,同時解決發炎與疼痛問題。這是一種不打針、不開刀、不吃藥的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好又快,也比較能針對原因治療病症。

吃藥打針都無法治好? 足底筋膜炎治療有新選擇!

足底筋膜炎看哪科?足底筋膜炎舒緩方式有哪些?由於腳底筋膜炎會形成血液循環不良與發炎疼痛的惡性循環,因此吃藥或打針進入體內的藥物很難到達需要治療的疼痛部位,通常治療效果短暫,甚至陷入矛盾與死胡同……。   最常見造成無法根治足底筋膜炎的原因,是許多治療方法只能短暫治標,沒有整體根本處理。身體的血流是從軀幹往大腿小腿足底走,肌肉也是從大腿小腿連到足底,如果一直只有在局部的足底處理,沒有從大腿小腿到足底的筋膜的疼痛度緊繃度都一起舒緩,讓整個下肢血液循環都疏通,就會產生慢性化,愈來越嚴重,甚至寸步難行。

既然血液循環是由自律神經系統負責調控的,那麼只要讓失調的自律神經恢復平衡,血液循環就能獲得改善,進而代謝發炎物質,如此一來就可以阻斷惡性循環、解除疼痛,從源頭治好足底筋膜炎!

拉菲爾應用神經科學原理、創新採用超過10年的相應神經調節療法,係運用神經調節治療儀來調控神經、將失調的自律神經調整回來,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將發炎與致痛物質代謝掉,同時解決發炎與疼痛問題。這是一種不打針、不開刀、不吃藥的創新治療方法,效果好又快,也比較能針對原因治療病症。

物理性的標靶治療!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療程簡介

物理性的標靶治療!<br/>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療程簡介

治療師在醫師開立的體表神經點位置貼上貼片

接上治療儀器

調整儀器強度,以符合個人需求

五十肩、手腳麻還有背痛?搞定肌筋膜疼痛的新方法!

黃忠信院長於年代聚焦 2.0 節目談相應神經調節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