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蛇的疼痛通常與病毒在神經系統的活化與炎症反應有關,多數人在發病後的第3到第7天之間會感覺最痛。這段時間是皮膚水泡最活躍、神經發炎最劇烈的階段。
疾病初期(第1~2天),患者常感覺該區域皮膚有刺痛、灼熱、麻木或癢感,但尚未出現明顯水泡;隨後病毒沿著感覺神經擴散,皮膚出現成群紅疹與水泡,疼痛也急速上升。第3~7天是「病毒活動高峰期」,疼痛最劇烈,常形容為「火燒般、刀割般」的刺痛。部分患者甚至覺得衣服輕輕擦過就痛得難以忍受。
若治療得宜,約7~10天後水泡會結痂,疼痛逐漸緩解;但部分患者的神經損傷持續存在,會演變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疼痛可能延續數週甚至數月。這種後遺痛常見於50歲以上或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
因此,越早接受抗病毒治療越能縮短疼痛期。臨床建議在出疹72小時內開始服用抗病毒藥(如Acyclovir、Famciclovir),可明顯降低疼痛強度與後遺風險。同時搭配止痛藥、B群、神經修復營養,以及充分休息與水分補充,有助於減輕痛感並加速恢復。
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