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眼藥水:該怎麼選擇與使用?


乾眼症是一種因淚液分泌不足或蒸發過快,導致眼睛表面潤滑度下降的疾病。常見症狀包括眼乾、刺痛、異物感、視線模糊、容易疲勞等。對多數患者而言,「眼藥水」是第一線也是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之一,但並非所有眼藥水都適合乾眼症患者。瞭解不同類型的眼藥水與正確使用方式,對改善症狀與保護角膜健康非常關鍵。

首先,人工淚液型眼藥水是最常見的乾眼症用藥,其主要功能是補充水分與潤滑眼球表面。人工淚液的主要成分多為高分子保濕劑,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聚乙烯醇(PVA)、透明質酸鈉(HA)等。這些成分能在角膜表面形成保護膜,減少水分蒸發,維持眼睛濕潤度。一般輕度乾眼患者可以先從這類眼藥水開始使用,根據乾澀程度調整使用頻率,一天3至6次皆可。

接著要注意的是,防腐劑的選擇對乾眼症患者非常重要。若需頻繁點藥(每天超過4次),建議選擇「無防腐劑」或「一次性包裝」的產品。防腐劑如苯扎氯銨(BAC)可能會破壞眼表細胞與淚膜穩定性,長期使用甚至會惡化乾眼症。市面上許多藥局販售的人工淚液都有推出無防腐版本,雖然價格稍高,但對中重度乾眼患者來說更為安全。

此外,對於蒸發型乾眼症(如油脂層缺乏、睑板腺功能不全者),單純補水效果有限,這時可考慮含油脂成分的「乳化型人工淚液」或「脂質型眼藥水」。這類產品能補充淚膜油層,減少淚液蒸發,對長時間使用電腦、戴隱形眼鏡或處於空調環境者特別有幫助。

若乾眼症狀長期未改善,醫師可能會開立藥用眼藥水,如含有抗發炎成分(例如環孢靈 A、類固醇)的處方藥,用以控制眼表慢性發炎反應;或搭配「淚點栓塞」等物理治療以延長淚液停留時間。這類藥物必須在眼科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購買或長期使用造成副作用。

乾眼症眼藥水的選擇應依症狀嚴重程度、使用頻率及個人體質而定。初期可先嘗試無防腐的人工淚液,若仍無改善應尋求專業醫師評估。配合環境調整(如減少吹風、增加濕度、適度休息)與規律使用眼藥水,才能有效穩定淚膜、減輕乾澀不適,讓雙眼恢復健康濕潤的狀態。

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







相關問題
前一篇: 枸杞對乾眼症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