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與心悸並不是同一件事,但兩者之間常常有關聯。簡單來說,心悸是一種「感覺」,指的是患者主觀感受到心跳異常,例如突然跳得很快、很用力、跳一下停一下、或是胸口「怦怦跳」的不舒服感;而心律不整是一種「心臟電氣傳導異常造成的醫學診斷」,表示心臟跳動節律不規則、過快或過慢。換句話說,有心悸不代表一定有心律不整;同樣地,有些心律不整的患者完全沒有心悸症狀。
許多造成心悸的原因其實不是疾病,而是生理性的正常反應,例如緊張、焦慮、缺乏睡眠、過量咖啡因或酒精、貧血、脫水、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都可能讓心跳暫時變快,讓人感到心慌、胸口跳動明顯;這些情況雖然會讓人覺得不舒服,但並不一定代表心臟本身出了問題。反之,某些型態的心律不整,例如心房顫動、心室早期收縮(期前收縮)、心搏過緩等,也有可能完全沒有感覺,是在健檢或心電圖檢查時才意外發現。
臨床上,當患者反覆或持續出現心悸時,我們會透過心電圖(ECG)、24 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心電監測(Holter 檢查)來判斷是否真的存在心律不整。若檢查正常,則比較可能是壓力、自律神經失衡、荷爾蒙變化等非心臟結構問題所引起。若檢查發現異常,則需要進一步評估心律不整的類型,以決定是否需要藥物、射頻消融、心臟節律器等治療。
因此,心律不整與心悸並非同義,但心悸可能是心律不整的警訊之一。如果心悸同時伴隨胸痛、頭暈、冒冷汗、快要昏倒、或心跳突然快到喘不過氣,則應儘速就醫。如果症狀輕微但反覆發作,也建議安排檢查,排除心律不整的可能性,才能更安心。若經檢查後確定是壓力或自律神經造成的心悸,只要調整生活作息、減少刺激飲食,通常都能明顯改善。
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