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又稱心律失常,是指心臟跳動的速度、節律或順序出現異常,可能表現為心跳過快、過慢,或是不規則跳動。對於心律不整的診斷與治療,通常建議先由「心臟內科」就診,特別是有心律專科(心律科或心臟電生理科)的醫師會更精準。心臟內科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症狀、病史及檢查結果,判斷心律不整的類型,例如房顫、室性早期收縮或心室心律不整等,並決定後續的治療策略。
初次就診時,醫師通常會詢問症狀細節,包括心悸的發生頻率、持續時間、是否伴隨胸悶、呼吸困難、頭暈或昏厥等,以及家族病史或既往心臟疾病,這些都有助於評估心律不整的嚴重程度。接著,醫師可能安排心電圖(ECG)、24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心電圖監測(Holter)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必要時還會進一步進行電生理檢查,以確定異常心律的來源與特性。
在治療方面,心律不整的處理方式會依類型及病情輕重有所不同,包括藥物治療、導管消融手術、植入心律調節器或去顫器等。對於症狀輕微且偶發的心律不整,有時醫師也會建議生活方式調整,例如避免過度咖啡因、戒菸、規律運動及控制血壓與血糖等,以降低心律不整的發作頻率與風險。
如果出現心律不整的症狀,首選應該掛「心臟內科」,如有明確心律異常需要進一步治療,則會由心律專科醫師提供專業評估與處置。及早就診不僅可以確定診斷,也能避免潛在的併發症,例如中風、心衰竭或心臟猝死,對患者的整體健康維護非常重要。
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