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Arrhythmia)指的是心臟跳動的頻率或節律異常,可能表現為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要確定是否有心律不整,需要透過醫學檢測來進行客觀測量,而不是單靠症狀判斷。最常見的測量方法包括心電圖(ECG)、動態心電圖(Holter)、事件記錄器以及近期較常使用的可穿戴裝置。
首先,標準心電圖(12導程ECG)是診斷心律不整的第一步。這項檢查利用體表貼片電極來記錄心臟電訊號,可以立即顯示心臟的節律、傳導情況以及可能存在的異常波型。心電圖非常適合檢測持續性或頻繁發作的心律不整,但若心律不整偶發,短時間檢查可能無法捕捉到異常。
對於偶發性心律不整,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動態心電圖(Holter監測),患者需攜帶一個小型記錄器,通常連續監測24至48小時,甚至長達一週。這種方式可以捕捉到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心律異常,並與活動、情緒或用藥情況對照,幫助醫師評估症狀與心律異常的關聯性。
另一種針對較少發作的心律不整方法是事件記錄器或植入型心律監測裝置。這些裝置可以在患者感到症狀時手動啟動,或自動偵測異常心律並保存數據,適合長期監測與難以捕捉的間歇性心律不整。
此外,現代醫療中,部分智慧手錶或可穿戴裝置也具有心率監測功能,甚至能偵測心房顫動等特定心律不整。雖然這些裝置對於日常監控有幫助,但仍無法替代醫療級的心電圖檢查,若有異常讀數或症狀,仍需儘速就醫。
測量心律不整的方法多樣,選擇檢查方式主要依據心律異常的頻率、症狀特徵及醫師臨床判斷。若出現胸悶、心悸、暈厥或其他心臟相關症狀,及早接受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檢查,是確認心律不整與制定治療計畫的關鍵步驟。
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