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東忘西是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困擾,可能表現為忘記東西放在哪裡、忘記答應別人的事、剛剛講過的話又想不起來,甚至需要反覆確認行程。其實,記憶力下降或短暫性專注力不佳,背後常見的原因相當多元,大多數屬於可逆、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最常見的因素是 壓力過大與睡眠品質不佳。當身體長期處於壓力狀態,皮質醇濃度上升,大腦處理資訊的效率會下降;睡眠不足更會直接影響海馬迴與前額葉等負責記憶與決策的大腦區域,使得「明明剛剛才看到」卻馬上忘記的情況頻繁發生。
其次,自律神經失調也是許多人的隱性原因。當交感、副交感神經長期失衡時,腦部血流與警覺度變動,可能導致注意力無法持續、容易恍神、記憶力下降,看似「健忘」,其實是大腦沒有好好接收到資訊。
生活習慣的影響也不可忽視。例如長期熬夜、使用3C 過久、缺乏運動、飲食過於油膩或高糖,都可能讓大腦的能量供應不穩。缺乏足夠的維生素B群、Omega-3 脂肪酸,也會讓神經訊息傳導較不順暢。
此外,情緒問題如焦慮或輕度憂鬱,也常出現「腦袋變慢」、「容易漏掉事情」的情況。並不是因為大腦退化,而是心理負擔讓專注能力降低。
當然,也要留意少部分健忘屬於 醫學狀況 的表現,例如甲狀腺功能異常、貧血、慢性疾病控制不佳、藥物副作用,甚至早期認知症。不過大多數年輕族群或中壯年人的健忘問題,多與生活壓力及習慣相關。
若你發現最近忘東忘西變得明顯,建議先調整作息、改善睡眠與壓力,並加強固定的紀錄習慣,例如使用記事本或手機提醒。如果伴隨情緒低落、工作能力下降、或出現明顯行為改變,也應尋求醫師協助,從血液檢查、神經認知評估或自律神經檢測找出真正原因。
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