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患者的思維過程與一般人相比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主要取決於失智症的類型、病程的長短以及大腦受損的區域。一般而言,失智症患者在思考、記憶、判斷和語言理解上都會有一定的障礙,因此他們的內心世界和表達方式可能與過去有所不同。很多家屬會覺得困惑,常常想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並非單一,而是需要從多個層面來理解。
首先,失智症患者仍然有情感和感受,他們會對熟悉的人、環境或日常活動產生情緒反應。即使語言表達能力下降,他們仍能感受到愛、恐懼、焦慮或快樂。例如,一位中度失智的長者可能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但在看到熟悉的孫子時,仍會露出笑容,表現出喜悅。這說明即便記憶受損,情感層面的思考仍然存在,只是無法完整以語言表達。
其次,失智症患者的思維可能較為片段化或非線性。他們容易忘記剛剛的對話內容,也可能混淆過去和現在的時間順序。因此,他們在內心可能會反覆思考過去的經驗,或者出現與現實不完全吻合的想法,例如認為自己還在工作崗位上,或誤認家庭成員的身份。這類思考反映了大腦處理記憶和判斷能力的下降,而非完全「無意識」。
此外,失智症患者的恐懼、焦慮或困惑往往會投射到日常生活中。例如,他們可能突然變得緊張、懷疑他人或對陌生環境產生抗拒。這些反應其實是他們試圖理解世界和維持安全感的方式,只是方式變得較為原始或直覺。
失智症患者雖然在邏輯思維、記憶和語言表達上受到限制,但他們仍有情感、需求和內心世界。他們的思考可能以片段化、重複或過去經驗為主,並受到焦慮或困惑的影響。對家屬而言,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應更多透過情感連結、耐心陪伴以及提供安全熟悉的環境,去感受他們的思緒,而非單純依賴語言表達來判斷他們的想法。
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欲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請加入 Line 好友諮詢。
點擊加入好友